(记者 汪 恒 通讯员 庄海舟)在高校里,走寝室、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态常常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例行工作。这在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却是个例外。专职教师余海群每个月至少走访一遍“对口”的学生寝室,收集大家反映的问题,甚至还曾“顺便”调解过女生寝室内部的矛盾。从去年年底开始,余海群和全校另外71名党员教师一道,以三到四人组团的形式与若干个学生寝室结成联系服务关系,定期走访、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并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党员走寝室”为什么在这里被提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在院长郑能波看来,学院正式建校才一年多,校风正当成形之时,眼下能不能开一个好头?同时,学校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起步不久,是不是和学生的需求有效“对位”?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要指向学生那里。于是,学院发动全体党员教师,通过“走寝室”这一形式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就像另一种形式的班主任。”体育教师董舟维这样描述自己小半年的“走寝室”体验。她还和另外两名“搭伙”教师一起,合作设计了一次“破冰”活动,内容包括参观、考察甚至一起烧烤,聊聊面试等求职准备。实际上,学院要求相关教师了解所联系寝室中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在校学习计划、兴趣特长等,尤其是经济困难、心理问题等六类重点学生,并登记到工作手册中,对重点学生进行个性化、经常性的交流联系。
根据设计,教师要在每月至少一次的走访和线上联络中解答和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在月末召开组内问题分析研判会,对大家收集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填写流转清单,直接提交学院党委领导班子。学院党委也会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查摆分析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学生们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倒逼’了这所新学校各项设施、机制的完善。”郑能波说。本学期开学初,有学生来问,学院的体艺馆双休日能不能对学生开放?学院迅速了解情况,发现其实体艺馆之前已经开放。但由于管理部门归属不明、管理人员没有到位,并未发布正式通知。本学期体艺馆管理部门归属明确下来,很快就定下了周末的开放时间和配套机制。这些处理结果,最后都会以文字的形式反馈给提出问题的学生。
“碰到的这些问题,有现成答案的,我们就即时回复。涉及不同部门需要协调的,一般在一周内学生就会收到处理结果。某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会对学生解释清楚。”庄海舟表示。实际上,学院特别安排中层党员干部担任教师联络团队的组长。这些组长更熟悉校内各部门的分工和处理机制,大大缩短了解决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
在校方眼中,通过课堂之外的渠道了解学生还有别的意义。“寝室是体现学生情商、培养个人品行的重要场所。”郑能波说,“除了学业,教师有机会关注到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他(她)与人相处怎么样,有什么样的兴趣特长,在个人成长方面是否遇到困难等”。学院还计划将教师团队掌握到的学生情况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参考。
如今在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72名教师、20支教师联络团队,正通过常态化的走访、沟通、答疑解难,与1300余名学生建立起日益牢固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