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拾忆寻根·同心共圆”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挖掘舟山去台老兵历史,通过走访调研、人物访谈、理论宣讲等多种形式,守护家国记忆,厚植爱国情怀。
史料馆里的“青春讲解员”:让沉睡档案“活”起来
为充分了解去台老兵的历史,讲述好史料背后的故事,队员们多次走访去台老兵史料陈列馆,提前了解馆内的照片与文字史料,调研了30余万字历史文献资料,将各类珍贵文物转化为生动的讲解素材。“希望更多人能走进这座史料馆,了解这段历史。希望我们国家能更加强盛,让人们不再因为战争像老兵们一样受离别之苦。”实践团成员徐璐雅说。
跨越海峡的“记忆拼图”:倾听老兵与家属的家国叙事
实践团成员通过台办、台胞、媒体牵线,通过实地走访和线上访谈,对6位去台老兵或其后人开展口述史抢救性记录,形成访谈实录5万余字,还原了去台老兵从突袭抓捕到归乡叙事的全过程,制作访谈视频6个。90多岁的去台老兵王海珊在访谈中哽咽道:“这么苦,我也要回家来。”团队成员们根据访谈实录,结合文献资料,还创作了舞台微剧1部,设计“山海归心·声影传情”舟山去台老兵历史研学路线,搭建起了解历史、共话家国的平台。
社区课堂的“红色接力”:用故事点燃青少年爱国心
在舟山东港街道文康社区,一堂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孩子们的沉思中拉开序幕。实践团队员们精心策划组织,通过生动的讲述与珍贵的史料,带领40余名青少年走进舟山去台老兵跨越半世纪的回家故事。
队员们精心筛选了珍贵老照片、视频影像、老兵家书、日记本等历史文物,构建起这段历史的记忆拼图,让现场听课的孩子们真切体会到民族分离之痛,也深刻体会那份跨越海峡的强烈归家愿望。活动尾声,在队员们的组织下,现场集体朗诵《乡愁》。稚嫩的声线里,既是对诗歌韵律的感知,更是对那段特殊历史的情感回应。
去台老兵的历史记忆是舟山独特的爱国主义资源,是连接海峡两岸的情感纽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学子积极发掘、整理并宣讲这段历史,为青少年追寻历史足迹、了解波澜壮阔的往事,提供了生动的课堂和情感的纽带,激励他们为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